新一轮经济转型过程中,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问题?金融风险隐身在哪些领域?当前,金融监管面临怎样的严峻挑战?系统性金融风险,怎么防?
新一轮经济转型过程中,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问题?金融风险隐身在哪些领域?当前,金融监管面临怎样的严峻挑战?系统性金融风险,怎么防?
4月5日,国务院参事、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,将走进《中国经济大讲堂》深度解读系统性金融风险,怎么防?
夏斌,曾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,他始终站在改革的最前沿潜心研究金融问题30多年,经历和见证了中国金融的深刻变革,他务实而前瞻的政策建言,屡屡成为高层决策的参考,他是中国金融学界最受尊重的学者之一。
金融,被誉为现代经济体系的动脉,它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。它一旦出现问题,将迅速波及我们每一个人的财产安全,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。近些年来,由于金融机构发展过快、金融衍生品使用过度,房地产投资过热、地方债务、产能过剩等众多因素导致了金融风险的产生。
2018年1月19日,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,掩盖不良贷款。
2018年1月27日,邮储银行甘肃武威文昌路支行非法套取挪用理财资金30亿元的大案被发现。
2018年2月2日,一起横跨豫陕两省、涉及19家银行190亿元贷款的假黄金骗贷大案被曝光。
针对银行业违规操作大案频发的情况,2018年伊始,原中国银监会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》,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机构和市场乱象。
经济转型、下行时期是金融风险高发期
改革开放快40年,中国经济周期来了三个大周期。
这个前面一条曲线是第二周期的顶峰开始,那也就是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之后,中国经济一下子GDP达到了14.2%,完了之后,海南泡沫金融秩序混乱,开发区热、房地产热,主要重点是海南房地产热,所以大力整顿金融。然后经济慢慢往下行, 1999年,降到了7.7%。
我们这轮周期的顶峰,是美国危机之前。2007年GDP也是14.2%,到了现在一直往下走,2017年是好于年初的预期。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是6.9%,那么在这个周期,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就是一个走势都差不多。
我想交代一个背景,我们具体货币供应是个什么状况。我们这一轮曲线的货币供应量起来,是从2009年开始,2009年、2010年、2011年、2012年四年,也就是说从2008年之后,到了2012年这个四年中间,到了2012年12月31号增长了50万亿元。
然后2013年到2017年五年(广义货币)是70.2万亿元。美国危机之后,2009年到2017年9年,我们投放货币存量余额有120.2万亿元,说明货币发得越来越多,这是一个基本事实。
那么既然发了这么多货币,放到了实体经济,实体经济借了这么多钱来搞生产、搞流通、搞经济活动,那么它产出是怎么样?
能够产出当然就是赚钱了,不怕。不能产出那就是到期就还不了,那就资不抵债。当经济增速下行,而持续过多的货币投放一直在维持着,那么这样的话表现为企业销售收入下降,GDP往下降了,企业的销售收入下降,企业销售收入下降意味着利润下降,利润下降意味着亏损,甚至于破产。自然就要积累金融风险,就是没有暴露而已,你要不破产,就没有暴露而已,风险是必然存在的。
资料
纵观世界,1982年的拉美债务危机、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,都对经济社会破坏严重,导致发展停滞。2008年后,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,我国推出了新增4万亿元投资的“一揽子”计划,强化依赖债务扩张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。2013年年中出现的“钱荒”,2015年出现的“股灾”和汇市波动,2016年房价的大幅上升,种种迹象显示,我国已经进入风险易发高峰期。局部金融风险如果不及时防控,极易积累形成系统性风险。
系统性风险有什么特征?它会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?请继续关注明天的夏斌精彩演讲文章:系统性风险的特征和危害。
邀请您4月5日21:48准时收看央视财经频道《中国经济大讲堂》。